專欄連載Column

2023-10-05

第106期 二度參賽的亞運高球夢


高爾夫球是一項個人運動,也是當今少數職業球員與業餘身份分的最清楚的項目。因為職業選手們在賽場上,爭取的是屬於自己的成就、獎金與獎盃。但是來到了亞運、奧運或世界盃等賽場,只要穿上國家代表隊的制服,肩背上負起全國人民的期待與支持,那種為國家而戰的使命感與榮譽感,和一般巡迴賽事是截然不同的。在2020東京奧運高球名將麥克羅伊說過一句話:「我從來沒想過那麼想得銅牌。」這句話,道出了球員渴望為國家奪下獎牌的企圖心與使命感。

1982年新德里亞運首度納入高爾夫男子項目,之後台灣隊沒被列入參賽隊伍,直到1990年北京亞運台灣重返亞運賽事,同年高爾夫女子組也正式加入,1990年第一批亞運國手,就是我與隊友連佩芬、黃慧芳與黃玉珍,我們合力贏得團體銀牌。

在那之後,台灣高爾夫項目在亞運賽史上也寫下輝煌的戰績:1994廣島女子團體個人雙金與男子團體銀牌,1998曼谷女子團體個人雙金與男子團體銅牌,2002釜山男子團體金牌,2006杜哈男子個人銀牌、團體銅牌與女子團體銅牌,2010廣州男子團體個人雙銅與女子團體銅牌,2014仁川男子團體個人雙金與個人銅牌。潘政琮應該是台灣亞運史上獎牌數最多的高爾夫選手,個人包辦了2006杜哈個人銀牌與團體銅牌、以及2014仁川團體個人雙金。

延宕一年舉行的2022杭州亞運,更是首開先例與奧運同步,開放職業球員參賽。在韓國、中國、香港⋯等國家紛紛徵召一哥一姐來參與這場盛會的情況下,實力堅強可想而知,這分明就是亞洲奧運版的陣容,更是把競賽提升到最高點,而台灣也派出由職業與業餘選手混合組成的台灣代表隊。在專欄截稿之際亞運高爾夫項目尚未開打,但在出刊時已經打完,期待他們能打出佳績。

個人曾經二度前往亞運,第一次是當球員,第二次是當教練。1990北京亞運高球項目首次登場,我們這一團不斷地為比賽做移地訓練,從淡水、林口、新豐、高雄、左營,從北到南,在不同特性的球場做足準備。中華高協也為了給我們有不同想法與打法,找來了多位重量級的大師來經驗分享與指導,由陳清波、謝敏男二位大師來當我們的客座教授! 還來了台灣運動防護先驅楊天放老師,保護我們的身體健康,讓我們只管專心練球。我們還在左營上心理課、做體能訓練、學習營養學,就是等待迎接北京亞運,期待站上舞台、奪下金牌!

2018重返雅加達亞運的我,則以教練身分參與。賽前虎視眈眈的我們做好了萬全準備,在世界業餘積分百名內的選手,我們也擁有羽桑、羽薔與俊安。但最終在這場演出中,大家的表現並不突出,只有俊安拿下個人第四名,台灣高球代表隊最終無緣奪牌。

自覺得很有把握可以奪牌的我,賽後隻身前往體育署分析檢討。我告訴自己我們要努力找出方向是否正確,如果你能從失敗中學習,那麼失敗只是成長的過程。邱吉爾說過:成功其實不是一種狀態,而是一種能力,這種能力建立在失敗經驗中。雖然那一屆的亞運鎩羽,但那幾位選手應當都有從這次挫敗中學習成長,在轉入職業後,個個都是高球界的強棒!

曾秀鳳
1968年出生。1991年轉入職業,征戰日巡創下連續11年取得種子資格紀錄,職業生涯共獲得13座冠軍。2015年自賽事退休後致力於人生新目標 – 高爾夫傳承。目前擔任臺北城市技科大學助理教授。